- dev下的shm目录 11-12
- 快速定位不合理索引 11-12
- 网站登录不了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1-12
- shell正则表达式匹配样例 11-12
- cp命令使用和注意 11-12
- lsof命令 11-12
- netstat命令使用举例 11-12
- centos的uptime命令 11-12
- mysql的alter命令用法举例 11-12
- 常用mysql命令 11-12
dev下的shm目录
发布者: superzhang | 发布时间:2017-11-12
/dev/shm/是linux下一个非常有用的目录,因为这个目录不在硬盘上,而是在内存里。因此在linux下,就不需要大费周折去建 ramdisk,直接使用/dev/shm/就可达到很好的优化效果。 /dev /shm/需要注意的一个是容量问题,在linux下,它默认最大为内存的一半大小,使用df -h命令可以看到。但它并不会真正的占用这块内存,如果/dev/shm/下没有任何文件,它占用的内存实际上就是0字节;如果它最大为1G,里头放有 100M文件,那剩余的900M仍然可为其它应用程序所使用,但它所占用的100M内存,是绝不会被系统回收重新划分的,否则谁还敢往里头存文件呢?
inode是何许人也?在这里做下简单说明:
inodes 译为索引节点,每个文件对应一个inode,里面存放的是文件的元信息,比如创建时间,大小等信息。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,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。inode节点的总数,在格式化时就给定,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。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,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,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,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,占整块硬盘的12.8%。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,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,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。这时,就无法在硬盘上
netstat命令使用举例
发布者: superzhang | 发布时间:2017-11-12netstat -n | awk '/^tcp/ {print $NF}' | sort | uniq -c | sort -nr
